一、材料選擇與性能要求
材質規范;工程機械 配重鐵 需選用高密度、抗沖擊材料,如球墨鑄鐵(QT500-7)或灰鑄鐵(HT200/HT250),滿足抗拉強度≥200MPa(灰鑄鐵)或≥500MPa(球墨鑄鐵)等標準。
成分控制;碳含量需控制在3.6%-3.8%(球墨鑄鐵),硫、磷雜質≤0.03%,以減少鑄造裂紋風險。
二、結構設計與適配性
形狀與尺寸適配;根據機械類型(如挖掘機、叉車)定制鎖式、圓柱型等結構,關鍵尺寸公差需≤±1mm,確保與設備匹配性。
重心優化;通過配重塊布局調整重心位置,平衡機械作業時的扭矩(例如叉車尾部配重需抵消貨叉載荷力矩)。
三、生產工藝驗證
鑄造工藝選擇;重型機械配重多采用砂型鑄造(濕砂型、干砂型);復雜結構可引入金屬型鑄造或離心鑄造,提升內部致密性。
表面處理;需進行拋丸除銹、噴涂防腐涂層(如環氧樹脂),并通過鹽霧測試≥72小時驗證防銹性能。
四、力學性能與穩定性驗證
抗沖擊性測試;過沖擊試驗驗證配重鐵在動態載荷下的抗斷裂能力,避免作業時因振動開裂。
重量精度控制;塊配重誤差≤1%,總重量誤差≤0.5%,確保工程機械平衡穩定性。
五、安裝與維護適配
模塊化設計;大型機械配重鐵需分塊組裝,預留標準接口(如螺栓孔位),便于現場安裝與后期調整。
防震措施;在配重塊與機械連接處加裝橡膠墊,減少高頻振動對結構完整性的影響。
總結:工程機械配重鐵需以高密度材料為核心,結合定制化結構設計、精密鑄造工藝及嚴格力學驗證,確保其在極端工況下的穩定性與耐久性。
冀公網安備13098102000568號